搜索结果页
暂无此关键词搜索结果
综合新闻
广东五位2022俄罗斯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打造对俄科技创新合作高地!
作者:南科大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

2022俄罗斯工程院

当选外籍院士

颁证仪式



001.jpg

       8月15日下午,2022俄罗斯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颁证仪式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陈湘生、孙立宁、吴建平、颜军、吴大鸣等25位新当选院士和其他院士专家,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和北京等地人才、科技等部门单位的代表等70余人参加。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结合、中俄视频互动方式进行。




002.jpg
       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名誉主席马俊如院士在致辞中针对中俄科技合作提出:要注重发挥科学家的重要作用,新冠疫情下积极开展智力交流;要注重打造平台载体,推进中俄工程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要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多方携手共同建好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这个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003.jpg
       这些新当选院士由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于2020年、2021年统一推荐,俄罗斯工程院按照程序进行评选产生,其中中国籍专家15人,美、加、英等欧美国家外籍华人专家10人。他们均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一些曾在俄留学、工作或开展合作多年,一些正在对接开展中俄合作项目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等。他们的当选,对于推进中俄科技创新尤其工程科技合作将发挥重要的桥梁、主体和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专家有五位来自广东!他们分别是: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张绪穆,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闵永刚,深圳地铁集团工程专家陈湘生,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董事长颜军。


005.jpg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在采访时说道:

     “作为一个外籍院士,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身份和平台,加强俄罗斯工程院在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这样一个合作。一方面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俄罗斯工程院和俄罗斯工程院的中国中心以及工程院的院士开展联合的研究生培养和学术交流。”

      “那么同时我也想也通过这个平台和这个身份,来推动中俄之间的特别是俄罗斯和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合作。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有非常好的基础研究,那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有非常好的产业化的高科技产业的这样一个基础,所以双方应该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和合作的这样一个互补的优势。”

       “所以未来我们想在除了这个人才培养方面,学术交流方面,更多的是要推动双方的科技和产业的合作。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建立一个纽带和桥梁,共同来推动这个中俄的科技和文化交流,为中俄科技文化交流来作出我们一些应有的贡献。”

006.jpg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创系系主任,世界著名金属有机化学家,张绪穆教授在生物医药的合作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物医药是我们本行,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药物的创新的产业联盟。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联合世界的力量,特别是跟俄罗斯加强紧密的合作,通过各种平台载体,就是有利于我们的科技在外循环方面有一个促进作用。”



007.jpg

       一直在宇航芯片、人工智能和商业卫星行业耕耘的业界专家、创业家颜军博士:多年来我们很珍惜与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的友好合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珍惜荣誉,积极推进中俄友好特别是在工程科技合作中有所作为;我计划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们展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争取取得更多创新性科技合作成果;我将促进中俄工程科技与人文交流合作,切实造福中俄两国人民,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008.jpg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闵永刚:十分感谢俄罗斯工程院授予外籍院士的荣誉!我希望能在新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在电子行业的优势,建立起中俄联合研究院,争取在高性能材料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做出成就!同时、做为一名外籍院士,我们要为中俄两国的友谊及其在科技上的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009.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铁集团工程专家陈湘生:“非常感谢俄罗斯工程院和全体院士,让我享有外籍院士的荣誉!”他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史,“与俄罗斯(前苏联)的科技和专家分不开”,表达了对这些俄罗斯学者的敬意与感谢!希望与俄罗斯学者联合起来,开展双边多层次研究项目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中俄地下空间学术会议的交流深度与广度。希望建立深圳大学与俄罗斯有关大学合作机制。增进两国学者与人民的友谊!



还有一位特别的嘉宾:2020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张丹博士也来到现场

010.png
       长期从事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领域研究的张丹博士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俄罗斯在航天医学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大湾区非常强于工程,但是航天医学方面,以及支持航天医学的无创检测方面,俄罗斯有相当的研发实力,值得我们学习和交流。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我们大湾区有自己独到的技术以及生产能力,跟俄罗斯的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因此我认为工程可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是我们常规的方面,还有很多人工智能加上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合作的空间,这些都为大湾区的巨大产能释放提供了新的机会。另外我们在大湾区巨大的产能也可以跟俄罗斯配合,因为俄罗斯有广泛的地域和自然资源,我们加在一起能够更有效地进入‘一带一路’国家。”


Q

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是什么?


       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是在中俄建立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大背景下,按照中国科技进步法等规定,由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与俄罗斯工程院、俄中人文合作发展中心、环球英才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京成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针对有关地方需求,先后在苏州、深圳等地建设创新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还建立中俄集成电路、双碳科技等9个专业领域专家委员会,有力促进了中俄两国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推进了中俄科技合作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俄罗斯工程院是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学机构和全俄公共组织,是前苏联工程院的继承者,现有1350名院士和通讯院士,外籍院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工程院原原院长宋健、徐匡迪和现任院长李晓红等科学家。